INDUSTRY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智慧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4·11·23 浏览:19

1、智慧农业的内涵

智慧农业的概念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智慧农业作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根据智慧农业的实质内容或应用场景,将其描述为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并且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

 

智慧农业相关名词

目前,学术界的理论探讨中,出现了许多与智慧农业类似或关联的名词术语,如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这些不同的名词概念强调或侧重点有所不同。学者普遍认为,智慧农业强调的是通过综合运用智能技术,提高人类对农业系统综合管控的能力;智能农业强调的是通过在机器上运用各类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提高机器装备对农业各环节的智能化操控水平;数字农业是通过将农业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数字化,进而实现农业科学决策和数字化管理;精准农业强调的是基于农业动植物和空间环境等信息的变化而采取的精细投入管理。笔者认为,虽然这些名词的含义和侧重点不同,但信息和知识要素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智能化的程度有所差异,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终将走向智慧农业的目标。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理解智慧农业

早在1958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复杂性。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体现,也兼具系统工程的特点:一是智慧农业由数据、知识、模型、软件、硬件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二是智慧农业具有明显的结构功能特性,无论是智慧种植、智慧养殖、还是智慧加工物流,智慧农业均由“信息获取−智能决策−精准作业−个性服务”四大部分组成,且较终目标均在于追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方便快捷和人性化;三是智慧农业具有“1+1>2”的特点,即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智慧化管理效果大于产业链单环节的智慧管理效果,因此,智慧农业要全链条实施;四是智慧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农业在应用与发展上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而不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简单应用和堆砌,在学理性问题上,不仅要融合农业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还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社会、管理、环境和政策等多要素的集成优化,这也是决定智慧农业实施效果的重要方面。

 

2、智慧农业的特征

智慧农业具备先进的生产力特征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可以将智慧农业理解为先进生产力要素组合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结合智慧农业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智慧农业作为先进的生产力融合了三大生产力要素:一是农业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BT),这是智慧农业的技术基础;二是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即主要依赖先进的信息科技增加人的智慧、提升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农业赋能;三是农业智能化装备(Intelligent equipment,IE),主要是辅助或替代人操作,减少生产经营者的劳动强度。智慧农业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通过与农业各生产力要素(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对象)渗透融合,起到生产力“倍增器”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智慧农业也是未来较活跃的农业生产力,互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提升农业生产者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智能化水平;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将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技术将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农业生产对象及其与各生产要素、环境要素、技术措施等的相互作用关系。

 

智慧农业的经济特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预计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50万亿元,占GDP的5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智慧农业可以创造数字经济,澳大利亚The Yield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养殖场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年产值近5亿美元。2020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107亿元,农业数字经济总量达到692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26万亿元。新发展格局下,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构建农业新业态,发展农村新兴产业,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和经济鸿沟,同时更孕育着巨大规模的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潜力。

上一篇: 国外智慧农业布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下一篇: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推荐案例
推荐新闻